1. 矽谷銀行是誰
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SVB)是按資產總額排序的美國第16大商業銀行,其2022 年末的並表資產總額21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萬億元),是一家規模較大的銀行。
從商業模式來看,矽谷銀行是一家傳統的商業銀行,只是目標客群有別於其他商業銀行,主要服務於PE/VC、高科技企業,以及這些企業的員工等高淨值個人客戶。從其2022年末的貸款結構來看,PE/VC機構是其主要的客戶。
2. 矽谷銀行發生了什麼
3月9日,矽谷銀行稱,為滿足流動性需求,出售可供出售投資(AFS)科目下的210億美元債券,錄得18億美元虧損,並計劃出售股票籌資22.5億美元。消息公布後SVB股票暴跌 60%,並被停牌;儲戶因擔心存款安全而擠兌。隨後矽谷銀行宣布破產,美國存款保險機構(FDIC)以矽谷銀行陷入流動性危機和償付性危機為由正式對其接管。
3. 蝴蝶效應及監管當局的後續動作及潛在影響
儲戶的恐慌心理蔓延到了矽谷的其他銀行。兩個交易日內,舊金山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股價大跌了30%。當地時間3月10日,在得知矽谷銀行倒閉消息之後,不少儲戶甚至跑到第一共和銀行網點排起長隊取款。
盡管該行聲明自己擁有足夠的現金頭寸,但投資者們還是不敢輕信,儲戶們還是要落袋為安。第一共和銀行引發恐慌的主要原因,也是持有超過136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證券,而且資產已經縮水了近200億美元。該行的存款總額約為1764億美元,其中超過三分之二都不在FDIC的保險範圍內。
美國財政部、美聯儲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當地時間12日晚在一份聯合聲明中宣布,為了防止銀行危機蔓延,因此將關閉位於紐約的Signature Bank。一份證券申報文件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Signature Bank的總資產為1104億美元,總存款為886億美元。
為了阻斷風險的傳染,美國財政部與美聯儲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聯合采取行動,設立了一個由財政部提供資金的規模為250億美元新貸款計劃,該計劃旨在為存款機構提供必要的流動性。
當地時間12日晚,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稱:采取果斷立場行動,通過加強公眾對銀行系統的信心來保護美國經濟;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和美聯儲的董事會,在與總統和財長耶倫磋商後批准了允許FDIC完成對矽谷銀行的清算行動;與矽谷銀行破產有關的任何損失都不會由納稅人承擔;美聯儲將向符合條件的存款機構提供額外資金,以確保銀行能夠滿足儲戶的需求;銀行體系仍有彈性,基礎穩固;今天的行動表明,美國承諾采取“必要措施”確保儲戶的儲蓄安全。
部分歐洲國家的監管當局也在周末針對矽谷銀行在當地的分支機構采取緊急行動,避免風險蔓延。
掉期交易顯示,終端利率的預期從周三時在9月達到的5.70%跌至在6月達到5.11%,同時市場對2023年下半年美聯儲降息的預期正在飆升。當下,市場對3月份加息50個基點的幾率從75%跌至不足10%,5月份加息50個基點的幾率也變得極低。從美聯儲的角度來看,還有其他危險需要評估,這可能需要一些時間。創造金融穩定的環境是美聯儲的首要工作之一。
4. 對個人資產配置的啟示
矽谷銀行事件有一定自身的特殊性的因素,本質上還是高利率環境下的資產負債表惡化觸發的極端擠兌事件,反映了高利率環境下金融機構面臨的壓力正逐步增加。
在加息環境中,優質流動性資產價值必然面臨較大變動,資產端“高吸低拋”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大量浮虧兌現,引發市場恐慌、加劇流動性危機。
縱觀美國、乃至全球金融生態 2017年後的演變,矽谷銀行事件雖然有個體特性,但可能不是完全孤立的事件。美國銀行儲蓄和資產價格估值在2017-2021年過快上行、而2022年劇烈回撤——這一過程難免給更多的區域性銀行和其他有相似“脆弱性”的金融機構和業態帶來了類似的困境。類似的金融業態也可能面臨壓力,且市場會快速“排查”這類風險,加速風險的暴露。
這一幕與2022年下半年中國內地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破淨潮”頗有相似之處。
由於此前數年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央行一直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向市場投放較多流動性。但信用傳導鏈條受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打的流入有限,導致金融市場流動性十分充裕,而充裕的流動性在2022年A股市場開年即表現不佳的情況下,主要被債市吸收,帶動市場資金利率水平持續顯著低於政策利率。但隨著海外緊縮預期升溫以及國內經濟修複預期的增強,再疊加股債性價比達到曆史高峰,2022年10月中旬開始,央行對流動性的邊際收緊成為出發資金利率向政策利率靠攏的導火索,債市也啟動了持續的下跌。
彼時,我們曾分享過一篇《“債災”之下,對“固收替代”的思考》。面對海外市場當下出現的類似局面,也許我們可以從中找到類似的解決方案。
■ 重要聲明
本公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
本報告基於本公司及其研究人員認為可信的公開資料或實地調研資料,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觀點,力求獨立、客觀和公正,結論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響。但本公司及其研究人員對這些資訊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且本報告中的資料、意見、預測均反映報告初次公開發佈時的判斷,可能會隨時調整。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資訊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
本報告所載的資料、工具、意見、資訊及推測只提供給客戶作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本公司不就報告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本報告中所指的投資及服務可能不適合個別客戶,不構成客戶私人諮詢建議。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